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2019版)
(专业代码:081301)
一、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适应化学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备扎实的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通晓化工生产原理,掌握化工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规范、团队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煤加工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等化工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化工、能源和材料等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工艺过程控制、产品研制与开发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工程师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能在化工、能源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尤其在煤化工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
1. 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
2. 具有良好的工程基础知识、系统的化工基础理论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化工专业技能,能够运用化工工程技术原则和专业知识,对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3. 能够组织、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化工技术问题;
4. 具有对化工过程中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5.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团队中工作,并能在队员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或担任领导角色;
6.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或自主学习等途径,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提升工作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1.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能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解决煤加工工艺和能源化学工程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能从工程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和物理模型,并能结合文献检索通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合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国家对于化工设计、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掌握化工工艺流程与设备设计方法及煤加工工艺和能源化学工程新技术发展方向,在考虑安全和环境友好等因素下具有化工单元设备、化工产品、工艺和生产过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并体现出良好的创新意识。
4. 具有运用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和原理对煤加工工艺和能源化学工程等相关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实施试验、获取并分析数据及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得出有效结论的能力。
5. 掌握现代工程应用软件、工具、计算机系统和信息技术工具,具有对煤化工和能源化工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仿真、模拟和预测,并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
6. 能基于化工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认识化工对社会安全和环境的影响;了解化工生产事故的预测、预防、紧急处理预案等,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能够理解和评价化工过程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坚持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工使用先进技术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8.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其责任。
9. 具有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具有与团队成员集体协同作战的精神和能力,初步具备处理和解决矛盾以及带领多学科团队协同工作的能力。
10.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与同行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及表达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11. 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与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在多学科背景下综合考虑工艺技术、安全、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化工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12.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及能力和适应社会及技术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支撑关系矩阵表
培养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目标6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三、主干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设计、化学工艺学、煤加工工艺学、洁净煤利用技术
五、双语、全英语教学课程
煤加工工艺学、洁净煤利用技术
六、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条件
(一)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模块
必修
学分
选修
总学分
备注
通识教育课程
44
6
50
学科大类平台课程
26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31.5
专业主干课程
18.5
14.5
33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29.5
合计
149.5
20.5
170
第二课堂
创新2学分,创业2学分,社会责任2学分
其中:
类别
学分数
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42.75
25.3
选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12.1
以下为工科专业填写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15%)
15.4
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学分(≥30%)
60
35.5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学分(≥20%)
37
21.9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学分(≥15%)
(二)学位授予条件:符合学校关于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条例要求。
八、课程设置表(见EXCEL表)
九、辅修专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分要求:学分。
授予学位:学士学位(申请辅修学位,需加修毕业论文10学分)。
十、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标准(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
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军事理论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
形势与政策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劳动教育与实践
大学英语
体育
军事技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
C语言及程序设计
高等数学
L
大学物理
物理实验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线性代数
专业基础课
专业导论(化)
新生研讨课
工程图学
电工电子基础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化工机械基础
仪表与自动化控制
化工原理
化工热力学
化工安全与环保
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工艺学
化工设计
化工技术经济分析
专业英语与文献阅读
专业课
煤化学
化工分离过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过程控制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物理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
思政课社会实践
金工实习
化工机械设计
化工工艺专业实验1
化工工艺专业实验2
电工电子实习A
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A
认识实习[化]
综合设计
生产实习[化]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选修课
近代分析技术
绿色化工
煤加工工艺学/
洁净煤利用技术
化产工艺学/
燃气净化
概率统计与数据处理
AutoCAD基础
工业催化
化工新材料
化工过程模拟
燃气输配
C1化学
企业管理
煤焦油分离与精制
化学工程与技术前沿
现代化工商务概论
备注:
表格内填写H、M、L。表示课程与培养标准的关联程度,H强相关,M表示中度相关,L表示弱相关
一级指标一般为知识能力体系:如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
二级指标为知识能力领域对应1-3门课程:掌握数学知识,具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