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刘静欣教授、黄国正副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光致变色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

日期:2025-08-26  来源:   点击:

近日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刘静欣教授/黄国正副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Aggregate》(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3.9)发表光致变色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我校为论文唯一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吴龙婧为第一作者,刘静欣教授和黄国正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的支持。

(超分子策略构筑光致变色材料)

瓜环(Cucurbit[n]urils,简称Q[n]s)具有大小不同的疏水空腔,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客体分子构建主客体化合物。研究表明,由于Q[8]和Q[10]的空腔较大,可用来包结两个客体分子的两个芳香基团(如苯基、吡啶基、萘基等)充当连接节点,构筑超分子聚合物。然而,Q[8]和Q[10]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不理想,这极大地影响了超分子聚合物的形成。相比之下,以Q[5]、Q[6]和Q[7]为主体的超分子聚合物的研究极为少见,因为它们的空腔太小,以至于无法同时容纳两个客体分子的两个芳香基团。因此,利用水溶性好而空腔小的Q[7]制备水溶性良好的超分子聚合物极具挑战性。

本研究以4,4’-联吡啶、2,4,6-三(4-吡啶基)-1,3,5-三嗪和3-(溴甲基)噻吩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三种噻吩紫精衍生物客体分子,并研究了它们分别与Q[7]按不同化学计量比经自组装得到的五种超分子化合物的性质。经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恒温量热滴定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Q[7]可以容纳一个或两个客体分子的噻吩基团,从而形成主客体包结物或超分子聚合物,其中Q[7]充当连接节点。

(基于Q[7]的主客体包结物和超分子聚合物的结构示意图)

同时,所有基于Q[7]的主客体包结物和超分子聚合物都存在明显的光致变色行为。由于Q[7]空腔内噻吩基团的分子间π⋯π堆积所引起的聚集诱导猝灭(ACQ)效应,基于Q[7]的超分子聚合物保持荧光静默,而相应的基于Q[7]的1:1主客体包结物则由于空间限域效应表现出荧光增强。这些主客体包结物和超分子聚合物的光致变色行为和荧光增强特性,可以应用在可擦除无墨打印、多重防伪和信息加密等领域。

(五种超分子化合物在无墨打印、多重防伪和多级信息加密方面的应用)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gt2.70145

(撰稿:叶明富;审核:韩新亚、黄宇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