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一些不健康的观念。比如,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于是出现了大学教授要求学生40岁前赚够4000万元的“事业观”,电视节目里女嘉宾“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择偶观,电视剧中“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找鞋去吧”的为人观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正在成长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并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上述概括,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提出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对我国教育界的一个总体要求,而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既是贯彻《意见》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召唤。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确实应当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从坚持立德树人的角度看,高校必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必须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解决好,用主流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让青年一代从理想信念上、思想道德上、行为方式上辨得清是非、经得起检验,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当代青年学生多是“90后”,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我们要清楚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有的放矢去教育他们。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发展很好的时期,面对的是比过去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需要应对未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承担起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应当具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一代青年人本身又有许多值得关注和引导之处,比如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在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生活习惯、语言表达、个性追求等诸多问题上就颇有新特点。因此,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实效真效,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一些亲和与认同。要紧密联系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开展“三个倡导”活动,让核心价值观扎根于现实生活、贴近时代特征,这样才能真正被广大青年学生所理解、所信服,逐渐转化为他们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比如,我们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统筹起来,依托微信、微博、校园BBS等新媒体,以新颖亲切、学生爱听爱看、乐于参与的方式,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转化为学生的日常价值观和生活实践,进而植根于他们的思想意识深处。
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按照《意见》的要求,系统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教学体系。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要深入挖掘学校和社会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两种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局面。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要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文化化人的功能。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形成二者之间的合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证明,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核心的隐性课程在人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教师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应当示范引领,应当成为道德品行的楷模榜样,对学生而言是这样,对国家、社会而言更是这样。因为老师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德育水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高校教师还必须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谢春涛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观念层面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让人们理性地接受和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说透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明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概括?在当代中国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而不是别的价值观引领和凝聚人民?纵向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文化哪些优秀传统?横向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包括资本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的哪些共同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哪些本质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只有把这些问题说深讲透,才能让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在这些方面,高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高校各个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一定能够达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来源:人民网)